戊戌小满时节,潮汕大地赤日炎炎,乡里一位90多岁老辈人讲,像这端午节未到,天气这般炎热,不见甘霖的情形这辈子少见。
乡弟文潮几日前约好,一起到普宁明崇古寺拜见释传性方丈。
与释传性方丈相识,缘于二个月前往福建报国寺三宝贴金开光仪式。文潮是三宝贴金的功德主,邀吾参加。在报国寺,文潮介绍专程从普宁来福建诏安报国寺释传性方丈给我认识。师傅年轻英俊,圆润的脸庞,慈祥的眼神,不难看出是一位善者,智者。师父热情相邀,得闲到眀崇古寺做客。
前夜,学生锦顺来电,言灵山禅寺释耀渝大和尚近日有在灵山寺,我可去会见。
去年春节前,我与画家李思明先生共同创作《灵山寺胜景挂历》,得企业家栩生先生赞印3000本赠与灵山寺。我将原作装裱成10余米的长卷,准备让灵山寺收藏。几次想去拜会耀渝大和尚,都因师父佛务繁忙,不能如愿!
欣喜之际,即与耀渝大和尚联系,初六一早先前往灵山寺。
迎着朝霞,小车过礐石桥,沿国道一路风驰,不到一个小时,扺达灵山禅寺。
耀渝师父热情地沏茶待客,茶过一巡,有僧人前来请师父赴道场。为不影响师父事务,简短地向师父谈及挂历原稿装裱成长卷赠与灵山禅寺藏经阁收藏的心愿,耀渝师父愉快地接受了长卷。言,这是一件弘扬灵山禅寺功德无量的好事情,收藏在灵山寺藏经阁,让大家记住你曾为灵山寺所付出的心血。听着师父的一番话,心想,自己与李思明先生合作的成果,得到肯定,心满意足矣。
辞别耀渝师父,与文潮一路西行,经其粦,洪阳镇,10点半左右抵达南溪的明崇古寺。释传性师父大殿前笑脸相迎,如见老朋友一般。
明崇古寺,依山而建,山虽不高,但满山碧绿,山头有一像明代官帽的巨石。师父邀我站在山门上望去,活脱脱似一顶官帽,师父请人在石上镂刻一硕大的"佛"字,在阳光照射下"佛"字金光闪闪。拂照着山脚下的明崇古寺。
大殿前面有一片天然岩石,镂刻着高僧大德、名人的书法墨宝。让礼佛者和游人驻足留影。
师父禅房待茶。
为表对明崇古寺的敬意,我赠送"正法久住"横幅和"願将佛手双垂下,摩得人心一般平"的对联书法。释传性师父高兴地与我与友合影留念。
师父知吾今早从灵山寺而来,与我谈及当年潮州刺史韩愈三次始得见大颠祖师的轶事典故;谈及与灵山寺方丈释耀渝大和尚的友好交往;谈及明崇古寺的传承与发展宏图;谈及地方****的关心与支持,做为揭阳市政协常委的他多了一分责任与担当;谈及有需要帮助弱者的善行。师父谈笑风生,言语之中,充满佛家禅意与慈怀之心。让我敬佩之心顿生。
不觉之间,己到晌午。师父请寺中用膳,六菜两汤,菜是寺中僧人劳动所得,味道鲜美,吃得舒服。心想,高僧大德往往长寿,与他们长期素食有关。看着忙里忙外动作麻利的厨师,我估计应该是行伍出身,一问,果是80年代入伍的老兵,文潮友称赞他的素菜厨艺了得。作为曾在部队服役30年的老兵,为部队培养出来的人才由衷的自豪与高兴。
揭阳厚洋浦口,是吾祖彭震峰公的祠堂所在地,从明崇古寺往浦囗不过半小时的路程。得知我要去拜褐祖宗,师父亲自给朋友打电话,了解往浦口的最佳路线。
临别,释传性师父赠吾与友文潮各一棵五福树苗。师父道,五福树是吉祥之树。也是珍稀物种。
目前,全国只有两株果树分别是在北京的雍和宫和普宁的南岩古寺,已有三百年的树龄,可惜目前只有南岩古寺这株五福树能结果。
为了让这珍稀物种传代下去,普宁刘窕敏老师历尽千辛万苦,用八年的时间成功地培育出五福树苗。目前,己在明崇古寺苗圃培植。
师父赠五福树苗,为我们祈福又送我们到寺院大门,互嘱珍重期望有缘再会。
揭阳厚洋浦囗彭公震峰祠。十多年前,我曾携妻儿来过。吾祖入粤任潮州刺史七年,爱民如子,功绩显著,深受百姓敬仰与爱戴,奉旨入京述职。潮州百姓跪地长拜,震峰公深感百姓婉留之情,遂奏请朝庭恩准,于揭阳厚洋浦口创祖,至今已是千年。每年农历8月12是震峰公诞辰纪念日,从四面八方来祭拜的彭氏后人近万人之多。可见只要为民办实事,百姓永世不忘。
彭祖祠堂,仍留着潮汕祠堂的传统风格,大厅大正面供奉着始祖彭公的灵位,上面挂着"钦赐一品"的圣旨金牌。正方悬挂着"报本堂"横匾,
大厅横梁上,依序挂着"大理寺正卿""潮州刺史"横匾。
右侧墙上镌刻着"彭祖家训",左侧挂着历代名人墨客缅怀震峰公的牌匾。
中午时分,天气更加炎热。一位老妇正在为祠堂浇水冲刷地面。看着我与文潮进来祠堂,欣喜万分。大声喊到"是否彭氏亲人来到"。我应"是呵"。老妇不顾满头大汗,与吾亲切握手。不停的说。:"天下彭氏一家亲。"呼出厢房里的老伴出来烹茶待客。
老妇六十有二,满月祥云笑脸不停,声音洪亮,看得出是一个乐天派。老伴儿七十余岁,不善言语,是个老实厚道人,老婆说一不二的主儿。
又是老妇开口,老伴姓彭,揭阳地都人氏原来是乡里小学民办教师。十一年前,受祠堂理事会之嘱,来此守祠。又说,几年前不用带孙儿啦,来照顾老伴,一同为老祖祠堂服务。
看这对夫妇相敬如宾,守着这座历史悠久,受世人敬重的先祖彭公祠堂他们虽然过着清贫的田园生活,但却有着平凡而高尚的精神生活享受。让我们长期生活在车马喧闹的都市生活的人为之动情。
从彭祖公祠向东行四十分钟的路程来到友文潮家乡南溪镇新斗村,三年前,文潮为家乡老人捐建的敬老院落成庆典时,我曾来过。在庆典上我讲,文潮先生为报答乡亲父老, 在事业有成时为家乡的公益事业而出力,精神可嘉。
新斗村的老人们把敬老院作为一个休闲的好去处。每日里,乡里长者在此聚集,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赶来迎接我们的村支部书记高兴的说,在文潮乡贤的支持下,乡里的精神文明建设走在全镇的前列。受到镇政府的赞扬。
一路上,文潮深情的说,家乡是自己心中生命之源,永远不忘养育之恩,不忘家乡之情,只要事业有发展,就要以实际行动来回报家乡父老乡亲。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